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樗栎的详细解释

樗栎的意思、樗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樗栎的解释

(1).《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后因以“樗櫟”喻才能低下。 唐 欧阳詹 《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櫟无妙姿。”

(2).用为自谦之辞。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常恐樗櫟身,坐缠冠盖蔓。”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下官樗櫟之才,岂足为元帅副。”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萝,良所深愿。”

词语分解

  • 樗的解释 樗 ū 〔樗树〕即“臭椿”。 〔樗蚕〕一种蚕,幼虫绿色,有白色黏粉,成虫灰白色,幼虫吃樗叶、蓖麻叶等。亦称“椿蚕”。 〔樗蒲〕古代一种 * 游戏,像后代的掷骰子,后亦作为 * 的通称。 〔樗栎〕喻无用之材
  • 栎的解释 栎 (櫟) ì 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叶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称“麻栎”、“橡”;通称“柞树”。 栎 (櫟) è 〔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

网络扩展解释

樗栎(chū lì)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的简要介绍。 一、拆分部首和笔画: 樗栎由木(木字旁)和履(彳字旁)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二、来源: 樗栎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大东》一诗中“樗栎中实,朔雀其羽”,这里的樗栎指的是一种树木。 三、繁体: 樗栎的繁体字为櫸櫟。 四、古时汉字写法: 樗栎在古时汉字写法中的变体较多,其中樗字有樰、黜、雛等多种写法,栎字也有栗、剌、利等多种写法。 五、例句: 1. 这座园林中种植了许多樗栎树,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 2. 樗栎的木质坚硬,适合用来制作家具。 六、组词: 樗栎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组成新词,例如樗栎林、樗栎木、樗栎树等。 七、近义词: 樗栎的近义词有槐树、苏树等。 八、反义词: 樗栎的反义词没有固定的对应词汇。 希望以上对《樗栎》的解释能帮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将乐意继续回答。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oLKmnKs=.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