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脣亡齿寒的详细解释

脣亡齿寒的意思、脣亡齿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脣亡齿寒的解释

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諫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脣,一本作“ 唇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赵 之於 齐 楚 ,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 赵 ,明日患及 齐 楚 。”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 蒙古 灭国四十,以及 西夏 , 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 。脣亡齿寒,自然之理。”亦作“ 脣竭齿寒 ”、“ 脣揭齿寒 ”。《庄子·胠箧》:“脣竭则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齿寒。’” 高诱 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脣竭而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脣揭者其齿寒。” 鲍彪 注:“揭,犹反也。”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

词语分解

  • 脣的解释 脣 ú 同“唇”。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 齿寒的解释 .牙齿外露而寒。比喻有外忧。《穀梁传·僖公二年》:“语曰:脣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旧唐书·田弘正传》:“自 弘正 归国, 幽 、 恆 、 鄆 、 蔡 有齿寒之惧。”《新唐书·窦建德传》:“二国兵不

网络扩展解释

脣亡齿寒的意思

《脣亡齿寒》是一个成语,意为“嘴唇冻裂,牙齿寒颤”,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拆分部首和笔画

《脣亡齿寒》的部首拆分为“⺗(儿)”、“⺮(竹)”和“⺥(骨)”。其中,“⺗”是一个儿的部首,“⺮”是一个竹的部首,“⺥”是一个骨的部首。成语的总笔画为18画。

来源和繁体

《脣亡齿寒》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君子偕老》一文中,形容世道艰难,人民苦难。在繁体中,《脣亡齿寒》的写法为「脣亡齒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写作「脣亡齒寒」的字形有所不同。例如,“唇”字的“⺗”部写作“⺄”;“齿”字的“齒”部写作“齒”;“寒”字的“⺥”部写作“冫”。这些差异是随着汉字的演化而发生的。

例句

雪花纷飞,寒风刺骨,真是脣亡齿寒的季节。

组词

脣枪舌剑、炙手可热、咬牙切齿等。

近义词

寒飕飕、酷寒逼人、寒气袭人等。

反义词

温暖如春、暖洋洋、和煦宜人等。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oamll6g=.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