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相的解释
(1).佛菩萨等清净庄严之相。《全唐诗》卷八五一载 吴越 僧《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之四:“罗汉攀枝呈梵相,巖僧倚树现真形。”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天下寺立观音像,盖本於 唐文宗 好嗜蛤蜊。一日,御饌中有擘不开者,帝以为异。因焚香祝之,乃开。即见菩萨形,梵相具足。” 元 吴莱 《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诗之三:“天香固遥闻,梵相俄一瞥。”
(2).泛指佛像。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诗:“庭光古佛出梵相,满月在水莲生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精塑佛像》:“﹝ 刘元 ﹞又从 阿尼哥 国公学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为絶艺。”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云衲,倚竹杖,横梵书贝帙;或抱膝耸肩,状若鬼王。”
词语分解
- 梵的解释 梵 à 关于古代印度的:梵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梵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相的解释 相 ā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俷 )。相符。相继。相间(刵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网络扩展解释
《梵相》是一个词,它的意思是指佛教中的“相”,也可指佛教禅宗的“临凡相”。
拆分部首和笔画:《梵相》包含两个字,第一个字“梵”包括木(木头)和分(刀刃),总共笔画为11画;第二个字“相”包括木(木头)和目(眼睛),总共笔画为9画。
来源:《梵相》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用来形容佛教中一种特殊的现象或状态。梵相一词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含义。
繁体:《梵相》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与简体一样,没有区别。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籍记载,古时候《梵相》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在字体和形状上有些差异。
例句:一个简单的例句可以是:“他的修行进入了梵相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某人的修行已经达到了深入禅定的境界。
组词:与《梵相》相关的组词有很多,比如“梵音”、“梵乐”和“梵净”等,这些词与佛教禅修有关。
近义词:与《梵相》近义的词有“禅境”、“静心”和“冥想”等,它们都指代一种平静、宁静的心境或状态。
反义词:与《梵相》相反的词可以是“浮躁”、“杂念”和“烦躁”等,它们与内心喧闹、不安定相对应。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解答,请随时告诉我。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pKmrl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