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蛤蚧的详细解释

蛤蚧的意思、蛤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蛤蚧的解释

[reptile phrynosoma ] 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且大,头大,灰色背部上有红色斑点。吃蚊、蝇等小虫。中医用做强壮剂

详细解释

亦作“ 蛤解 ”。爬行动物。形似壁虎而大。背部紫灰色,有红色斑点;尾部暗灰色,有七条环带斑纹;腹部灰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栖于山岩间、树洞内或墙壁上,捕食昆虫、小鸟等。干燥体入药,有强壮作用,主治虚劳咳嗽、气喘等症。也称大壁虎。《方言》第八:“ 桂林 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鸣,谓之蛤解。” 郭璞 注:“似蛇医而短身,有鳞采, 江 东人呼为蛤蚧。”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蛤蚧,首如虾蟇,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多巢於树中。 端州 古墙内有巢于厅署城楼间者,暮则鸣,自呼蛤蚧……里人採之,鬻于市为药,能治肺疾。医人云:药力在尾,不具者无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蛤蚧》﹝集解﹞引 李珣 曰:“生 广南 水中,夜即居於榕树上,雌雄相随,投一获二。”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遽尔双璧同组,立绞鸳鸯之颈;循环合体,牢牵蛤蚧之身。”

词语分解

  • 蛤的解释 蛤 é 〔蛤蜊〕软体动物,壳形卵圆,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栖浅海沙中,肉可食。 〔文蛤〕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栖近海沙泥中,有黑白两种,幼时称“棋子蛤”。 〔蛤蚧〕爬行动物,土黄色,像壁虎,头大,
  • 蚧的解释 蚧 è 〔蛤( ?)蚧〕见“蛤”。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蛤蚧(há jié)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生活在浅海水域的一种软体动物,也可以指代这种动物的幼虫。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部首分别是虍(hū)和虍(hū),总共有12个笔画。虍表示老虎的肚子,因此在蛤蚧中,这个部首象征着动物。 蛤蚧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书法。在繁体字中,蛤蚧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蛤蚧」。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相比有些差异。蛤蚧的古时候写法为「蛤蟆〔的〕觉」,其中的〔的〕是表示省略的意思,觉是由觉音义成分加上觉的省略字写成。 现在给你一些关于蛤蚧的例句: 1. 沙滩上有很多蛤蚧在爬行。 2. 孩子们在海滩上玩耍时,发现了一块蛤蚧壳。 与蛤蚧相关的组词包括: 1. 蛤蚧壳 - 指蛤蚧的外壳。 2. 蛤蚧幼虫 - 指蛤蚧的幼小形态。 蛤蚧的近义词有: 1. 蛤蚧虫 - 表示蛤蚧的另一种称呼。 2. 蚧 - 指蛤蚧或其他类似动物。 蛤蚧的反义词没有特定的词汇,因为蛤蚧是一种特定的生物,没有明确的对立或相反概念。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pa6qmKk=.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