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袭的意思、讨袭的详细解释
讨袭的解释
谓用兵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三国志·魏志·傅嘏传》:“乘衅讨袭,无劳远费,此军之急务也。”《唐律·职制·漏泄大事》:“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大事,谓潜谋讨袭及收捕谋叛之类。” 唐 张说 《敕瀚海军使盖嘉运书》:“向若 安西 出兵,船虚讨袭, 碎叶 逋丑,皆可成擒。”
词语分解
- 讨的解释 讨 (討) ǎ 查究,处治:检讨。 征伐,发动攻击:讨伐。声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击)。 研究,推求:研讨。探讨。 索取:讨还(俷 )。 求,请求:讨教(刼 )。讨饶。 惹:讨厌。讨人喜欢。 娶:讨老婆
- 袭的解释 袭 (襲) í 趁敌人不备时攻击:袭击。袭扰。夜袭。偷袭。侵袭。 触及:寒气袭人。“芳菲菲兮袭予”。 照样做,照样继续下去:因袭。沿袭。世袭。 量词,指成套的衣服,衣一袭。 衣上加衣,引申为重迭:“袭
网络扩展解释
讨袭:意义与来源
「讨袭」(tǎo xí)一词在汉语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指的是抵御或击败敌人的进攻、侵略或袭击行为。这个词语可以指代军事行动、战斗或防御策略,也可以引申为对抗各种形式的攻击、侵犯或威胁。
「讨袭」一词由「讨」和「袭」两个字组成。其中,「讨」是由「言」和「寸」两个部首构成,表示言语的意思;「袭」由「衣」和「攵」两个部首组成,意味着衣物遮掩攻击的意思。
这个词语的来源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在古代,它被广泛使用,一般认为它起源于红军战斗时期的军事术语和口语。当时,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发展出一种以速度机动和袭击为主要特点的战术,即被称为「讨袭战术」。这种战术对当时敌人的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从那时起,「讨袭」一词开始逐渐被引入汉语词汇中。
繁体字和古代汉字写法
在繁体中,「讨袭」的写法为「討襲」。繁体字保留了古代汉字的某些特点,具有额外的笔画和变体。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讨袭」也有一些变化。例如,「袭」在古时候的写法为「襲」,由「衣」和「与」两个部首组成。这种写法在演变和简化过程中逐渐被取代。
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来解释和说明「讨袭」一词的用法:
- 在战争中,军队需要制定有效的讨袭计划。
- 他们成功地讨袭了敌方的军事基地,夺取了重要的战略优势。
以下是一些与「讨袭」相关的词语:
- 组词:袭击、讨伐、抗击、攻击、战略。
- 近义词:打击、反击、进攻、击退。
- 反义词:防守、撤退、和平、妥协。
通过以上的解释和示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讨袭」这个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