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灶王的意思、跳灶王的详细解释
跳灶王的解释
旧时祭祀灶神的一种习俗。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腊月丐户装 钟馗 、灶神到人家乞钱米,自朔日至廿四日止,名曰跳灶王……谓之跳灶王者,旧俗在二十四日,是日必祀灶,有若娱灶神者,犹 满洲 祀神,谓之跳神也。”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傩》:“今 吴中 以腊月一日行儺,至二十四止,丐者为之,谓之跳灶王。” 清 顾禄 《清嘉录·跳灶王》:“月朔,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於门庭以乞钱,至二十四日止,谓之跳灶王。”
词语分解
- 跳的解释 跳 à 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俷 )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越过:跳班。跳棋。跳槽。 一起一伏地动:心跳
- 灶王的解释 灶神的俗称。 唐 李廓 《镜听词》诗:“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红楼梦》第五三回:“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新民晚报》..:“ 上海 祭灶须用茨菇……茨菇音谐方言‘是个’。祭灶用
网络扩展解释
《跳灶王》的意思
《跳灶王》是一个成语,意指在诸神附体之下,表现得极为狂热、疯狂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失去理智、全力以赴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跳灶王》可以拆分为:跳(止 + 足),灶(火 + 主),王(玉 + 王)。其中,跳的部首是“止”,笔画数为7;灶的部首是“火”,笔画数为7;王的部首是“玉”,笔画数为4。
来源
《跳灶王》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齐谐记》中,描述了一个庆贺神灶的故事。根据传说,每年神灶都会换人,人们通过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来迎接新的神灶。在这个仪式中,一些人因受到神的感召而跳跃蹦跳,表现得异常疯狂。因此,后来成语“跳灶王”就用来形容人们因感受到某种神圣力量而行为狂热、失去理智的状态。
繁体
《跳灶王》的繁体字为《跳竈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跳灶王》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意思。在古代书法中,字形可能有一些变化,比如“灶”字可能写作“竈”,但整体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他在演奏音乐时完全陷入了《跳灶王》的状态,一时间忘我地弹奏着。
组词
跳脱、灶火、王者、灶君。
近义词
狂热、疯狂、狂妄。
反义词
冷静、理智、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