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妆的意思、啼妆的详细解释
啼妆的解释
见“ 啼粧 ”。
亦作“ 啼糚 ”。亦作“ 啼妆 ”。1. 东汉 时,妇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 宋 欧阳修 《长相思》词:“爱著鹅黄金缕衣,啼粧更为谁?”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 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2).借指美人的泪痕。 前蜀 韦庄 《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清 吴伟业 《圆圆曲》:“蜡炬迎来在战场,啼糚满面残红印。”一本作“ 粧 ”。
词语分解
- 啼的解释 啼 í 哭,出声地哭:啼哭。啼泣。悲啼。啼笑皆非。 鸟兽叫:啼鸣。啼叫。虎啸猿啼。 笑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妆的解释 妆 (妝) ā 修饰、打扮:化妆。妆饰。妆点。 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员的衣装服饰:上妆。卸妆。 女子出嫁时陪送的衣物:嫁妆。 修饰,打扮的式样:时妆。古妆。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啼妆
啼妆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啼”和“妆”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可以分别是“口”和“女”,而拆分笔画则是“7画”和“11画”。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梳妆打扮之后的样子,特别指妇女打扮完毕后镜子里映照出的容貌。
“啼妆”的源自于古代汉族的传统习俗,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妇女注重外貌美的才情。在古代,女性妆扮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妩媚。
在繁体字中,“啼妆”可以写作“啼妝”,字形上稍有不同,但义思相同。
根据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以看到汉字“啼妆”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字的形状更加简洁,书法风格更加古朴。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啼妆”这个词:
- 她啼妆时,美丽动人。
- 每次她啼妆后,都容光焕发。
- 在镜子前啼妆,她感到非常自信。
与“啼妆”相关的词语有:
- 化妆:指使用化妆品来修饰容貌。
- 打扮:指人对自己的衣着、装饰进行修饰和装扮。
- 装饰:指对人、物体、环境等进行艺术或美化的手法。
与“啼妆”相反的词语有:
- 素颜:指没有上妆的自然状态。
- 朴素:指简约而不张扬,不繁琐。
- 草率:指做事不仔细,匆忙而粗糙。
以上就是关于“啼妆”的相关知识和用法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