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而不漏的意思、疏而不漏的详细解释
疏而不漏的解释
亦作“疎而不漏”。1.谓法网虽宽,并无遗漏者。语本《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北史·倭传》:“暨 箕子 避地 朝鲜 ,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絶。” 明 王錂 《寻亲记·惩恶》:“天网疎而不漏。 张敏 这廝呵,你为人太不悛,从前作过,赦后结寃,万剐凌迟谁见怜!”
(2).简要而不遗漏。《隋书·律历志下》:“日之与月,体同势等,校其食分,月尽为多,容或形差,微增亏数,疎而不漏,纲要克举。”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切惟 范曄 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疎而不漏,盖云备矣。”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疎而不漏。”
词语分解
- 疏的解释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
- 漏的解释 漏 ò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泄露)。漏电(跑电)。 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网络扩展解释
《疏而不漏》的意思
《疏而不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处理事情时要既能疏通,又不能有任何遗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疏而不漏》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疒和殳,其中疒表示疾病,殳表示武器。根据《康熙字典》,这个成语的总笔画数是16画。
来源
《疏而不漏》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平准书上》中的一句话:“夫平准策,疏而不漏,清而不疑者,得其道也。”表示作为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要处理事情时既要高度疏通,又不能有任何疏漏。
繁体
《疏而不漏》在繁体中的写法是《疏而不漏》。繁体字的写法和简体字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意思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繁简字体尚未出现,所以《疏而不漏》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
1. 作为一个经理,他处理问题疏而不漏。 2. 这个演讲稿通顺得疏而不漏,没有任何错误。 3. 这个检查表确保我们工作疏而不漏。
组词
1. 疏理:整理杂乱的事物。 2. 漏洞:给人留下遗漏的机会。 3. 疏通:通畅,不堵塞。
近义词
1. 详略得当:既详细又得体。 2. 清晰明了:明确无疑。
反义词
1. 疏忽大意:对事情处理不周到,漏洞百出。 2. 漏网之鱼:被遗漏或逃脱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