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讽的意思、诵讽的详细解释
诵讽的解释
讽诵,吟咏。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文皇帝 所著之书,有理国理身之要,披閲诵讽,不离於口。”
词语分解
- 诵的解释 诵 (誦) ò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诗歌:作诵(作诗)。 怨谤。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讽的解释 讽 (諷) ě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讽诵(抑扬顿挫地诵读)。讽咏。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讽刺。讽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讽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讽一劝百
网络扩展解释
《诵讽》的意思
《诵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诵读和讽刺。诵读是指将文字转化为声音,进行朗诵;讽刺则是指以嘲笑或挖苦的方式表达出对某个人、事物或情况的不满或不认同。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诵讽》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讠,其中“言”表示与言语或语言相关,“讠”则表示在这个词中作为声符旁的部首。
按筆画数来说,《诵讽》一共由16笔构成,其中“诵”由8笔,而“讽”由8笔。
来源和繁体
《诵讽》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词语,其中“诵”表示诵读、朗读,来源于古汉语中的“誦”字;“讽”表示讽刺、挖苦,来源于古汉语中的“諷”字。
在繁体字中,“诵”字保持不变,而“讽”字则变为“諷”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以《诵讽》中的两个字为例,“诵”在古代写作“詗”,而“讽”在古代写作“豐”。这些字的写法变化是由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例句
1. 他喜欢诵读古代经典,每天都花很多时间研究诗词。
2. 这部电影用幽默讽刺的方式,反思了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
3. 他的讽刺言辞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鼓掌。
组词
诗诵、口诵、经诵、朗诵、讽谏、讽刺、挖苦、嘲笑等。
近义词
仿佛、戏谑、嘲弄、嘲讽、讥讽等。
反义词
赞美、赞赏、颂扬、赞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