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蓑衣的详细解释

蓑衣的意思、蓑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蓑衣的解释

[straw rain cape coat] 用棕榈皮编成的雨衣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 张志和《渔歌子》

详细解释

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至於罽锦丽而且坚,未可谓之减於蓑衣。” 唐 刘禹锡 《插田歌》:“农妇白紵裙,农夫緑蓑衣。”《红楼梦》第四五回:“一语未尽,只见 寳玉 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 峻青 《老水牛爷爷》:“实在是瞌睡不过了的时候,他就把蓑衣在堤坡上一辅,闭一闭眼睛。”

词语分解

  • 蓑的解释 蓑 ō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蓑笠。 用草覆盖。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衣的解释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锦还(俷 )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衣。糖衣。肠衣。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 姓。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蓑衣》的意思

《蓑衣》是指一种民间常用的雨衣,通常由苇叶、竹篾或稻草等材料制成。它轻便、方便携带,并且具有防水功能,特别适合用于雨天或湿地环境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汉字的结构,可以将《蓑衣》拆分为“艹”、“衣”两个部首。其中,“艹”表示植物,而“ 衣”则表示衣物。总共需要6个笔画来书写这个词。

来源和繁体

《蓑衣》这个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旻》:“ 有莘季路,有蓑衣之求之。” 后来,它逐渐流传到民间,并成为一个常用词汇。在繁体中,蓑字的写法保持不变,而“衣”字则在右边加上一点“ 人" 形成衣字的繁体写法“衤 ”。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蓑字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上面的一部分是“采”,下面的一部分是“禾”,中间的一部分是“虍”。这种写法在汉字演变过程中逐渐简化,最终演变成了现代的写法。

例句

1. 那位农民穿着一件蓑衣在田地里劳作。

2. 阿明用蓑衣遮挡住头部,以防止雨水淋湿。

组词

蓑衣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许多相关的词汇,例如:

1. 蓑笠:既有蓑衣的防雨功能,又带有帽子的一种防雨用具。

2. 蓑鞋:用蓑衣材料制成的鞋子。

3. 蓑草:制作蓑衣的材料之一,使用苇叶等植物。

近义词

与《蓑衣》意思相近的词汇有:“雨衣”、“雨衣裤”、“雨披”等。它们都指的是一种可以起到防水作用的衣物。

反义词

与《蓑衣》意思相反的词汇是:“晴天”、“阳伞”,它们表示没有雨水,无需使用蓑衣的天气或物品。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66rm6mg.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