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役的意思、疲役的详细解释
疲役的解释
疲于所役。《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后汉书·吴汉传》:“ 汉 等贪并力攻 嚣 ,遂不能遣,粮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 缪荃孙 《艺风堂友朋书札·袁昶二十六》:“虱此三年,苶然疲役,所得不偿所失。”
词语分解
- 疲的解释 疲 í 身体劳累的感觉:疲乏。疲倦。疲劳。疲惫。疲敝。精疲力尽。 懈怠,不起劲:疲塌。疲软。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 役的解释 役 ì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战事:战役。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使唤: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疲役
疲役(pí yì)是一个中文词汇,表示人体或精神上因长时间劳累而感到疲倦和无力的状态。
疲役的拆分部首是 "疒" 和 "彳",其中,“疒”是指“疾病”相关的部首,“彳”是指“行走”相关的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疲役在汉字中的原始写法是“疿役”,它由象征疾病的“疿”和象征行走的“彳”组成。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和简化,疿的部分逐渐被疒所取代,形成了现代的写法。
疲役这个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劳累疲惫的描述,如《诗经·小雅·巷伯》:“心之憔悴,疲彼求矣。”意思是“心灵疲倦,真的劳累了。”
在繁体字中,疲役的写法保持不变。
除了疲役,还可以用其他词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例如,疲劳、倦怠、厌烦等都可以表示体力或精神上的疲惫。反义词则有精力充沛、有朝气和充满活力。
疲役常见的组词包括:劳疲、筋疲力尽、疲累不堪、腿软脚软等。这些词语都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长时间劳作或精神紧张后所感受到的疲倦和无力。
总之,疲役代表了人们在经历长时间劳累之后产生的疲倦和无力的状态。它在古代汉字中以疿役的形式出现,后来演变为现代的写法。疲役常常与劳累、倦怠等词语一起使用,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我们的身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