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臣的意思、七臣的详细解释
七臣的解释
(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郑玄 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唐玄宗 注:“争谓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
(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 郭沫若 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
(3).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 周 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 李善 注:“七臣: 蔿国 、 边伯 、 詹父 、 子禽 、 祝跪 及 頽叔桃子 、 宾起 。”
词语分解
- 七的解释 七 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臣的解释 臣 é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古人谦称自己。 古代指男 * 隶:臣仆。臣虏。 君 笔画数:; 部首:臣;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七臣
《七臣》是一个常用词汇,可以拆分成“七”和“臣”两个字。
“七”是一个汉字,它的部首是“丶”,总共有两个笔画。
“臣”同样也是一个汉字,它的部首是“臣”,总共有八个笔画。
《七臣》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左传》,指的是齐国历史上的七名大臣。
在繁体字中,“七”和“臣”两个字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在有些许不同。例如,“七”字的古代写法为“㔾”,而“臣”字的古代写法为“⺣”。
以下是一个关于《七臣》的例句:
这七臣是齐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些与《七臣》相关的组词有:七勇士、七国联军、七位元、七人参、七思巫。
与《七臣》近义的词汇有:七贤、七雄、七公。
与《七臣》反义的词汇没有明确的对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