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的解释
[integrity] 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详细解释
(1).志气,节操。《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諫。” 宋 陆游 《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 唐甄 《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2).节气;节令。《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 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参见“ 二十四节气 ”。
词语分解
- 气的解释 气 (氣) ì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人的精神状态:气
- 节的解释 节 (節) 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气节,意为坚守正义、保持原则的品质。它由“气”和“节”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气”是指气质、气势等;“节”表示节制、自律等。根据部首和笔画拆分,“气”属于气旁部首,由4划组成;“节”属于竹木头部首,由5划组成。
《气节》一词来源于古代文化,它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人们把气节看作是品德高尚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立身以及处世的准则。持有气节的人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原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守正义,不被外界的利益和压力左右。
在繁体字中,“气节”两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它们依然由“气”和“节”构成。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如《说文解字》中记载的“节”字在古代用作指挥兵器的指挥棒,形状像竹子。它的写法是两个竖的“亠”字组成,上面画上两个横折线,表示根据方向指挥,而下面则写上“竹”字的形状。
古人常常用“气节”一词来称赞有志有节、坚守原则的人。例如,“弘扬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保持廉洁奉公的气节。”这句话意味着要坚守正义、忠诚、诚信,保持清正廉洁的为人处世态度。
与“气节”相关的词组有许多,如“气度非凡”、“气宇轩昂”等,它们都表示一个人气质高雅、精神风貌出众。
气节的近义词有“正直”、“坚韧”、“果断”等,它们都指一个人具备坚定、勇敢、正直的品质。相反地,与气节相对的反义词有“阴险”、“狡诈”、“屈服”等,它们表示一个人缺乏原则、容易屈服于外界诱惑。
气节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代表着人的品格和坚守原则的勇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气节都是人们所追求和尊崇的准则,它使人具备坚守正义、忠诚正直的品行。只有具备气节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忘初心,不被世俗的浮华所迷惑。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6mula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