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的解释
官名。 明 洪武 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宣德 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 清 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 康熙 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 直隶 亦设, 江苏 则设二员,分驻 江宁 、 苏州 。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考·职官·布政使司》、《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
词语分解
- 布的解释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流传,散播
网络扩展解释
布政使
布政使( bù zhèng shǐ) 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部分组成:布( bù) 和 政( zhèng)、使( shǐ)。下面将对这三个字的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进行说明。
拆分部首和笔画
布:部首为 巾 (jīn),总笔画为 5 画。
政:部首为 攴 (pū),总笔画为 9 画。
使:部首为 人 (rén),总笔画为 9 画。
来源
布政使 是中国古代官职中的一个名词,起源于明代。布政使是指在朝廷布政使司担任要职的官员,负责监察地方行政、治安等事务。布政使司是明代皇帝为了强化地方行政而设置的,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宣传朝廷政策,并督促地方官员履行职责。
繁体
《布政使》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历史记载,布、政、使这三个字在古代分别有以下写法:
- 布:包括有“二小儿”、“上下上”的写法。
- 政:包括有“彳攵”、“忄又”、“攴从”、“攵爪”等多种写法。
- 使:包括有“立彳人”、“立人加点禾”等写法。
例句
1. 他是当地的一名布政使,负责维护社会治安。
2. 布政使在朝廷的布政使司内担任关键职位。
3. 这个城市的首要任务是任命一位合格的布政使。
组词
布政使没有常见的组词形式,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个描述地方行政官员的词语。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布政使的近义词包括 布政、宪使、审判长。
反义词:布政使的反义词有 无。
以上就是关于《布政使》这个词的意思、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简要解释。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6qul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