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的意思、儒冠的详细解释
儒冠的解释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词语分解
- 儒的解释 儒 ú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
- 冠的解释 冠 ā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冠 à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网络扩展解释
《儒冠》的意思
《儒冠》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崇尚和影响力。它代表着儒家学说的盛行和威望,意味着人们对儒家价值观的尊重和推崇。
部首和笔画
《儒冠》的部首是冠(头盖骨),它位于边旁部首位置。
《儒冠》的笔画数目共有11画。
来源
《儒冠》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儒家学说的盛行时期。在这个时候,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士们有时候被人们称为“儒冠之士”,以示对他们的尊敬和崇拜。
繁体字
《儒冠》的繁体字为「儒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但是,《儒冠》这个成语的字形在古代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与现代汉字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他是学校里的“儒冠之才”,在学术和德行上都非常出色。
组词
儒家、冠冕堂皇、冠绝一时
近义词
儒学盛行、儒风盛世
反义词
疏于儒教、非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