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旨相公的意思、三旨相公的详细解释
三旨相公的解释
宋 王珪 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不建一策,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皇帝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故以此称讽之。见《宋史·王珪传》。
词语分解
-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相公的解释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旧称成年男子 ∶相君。旧时对宰相的敬称;泛称官吏 ∶ * 在京城里面,逛相公是冠冕堂皇的;不算犯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详细解释.旧时对宰相的敬称。《文选·王粲<从军诗
网络扩展解释
《三旨相公》的意思
《三旨相公》是指受命三次出仕为官的人。这个词语多用于形容某人能力超群、得到重用、且屡次有所建树。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旨相公》的拆分部首为“三”、“旨”、“相”和“公”,其中“三”是拆分部首,拼音为“sān”,笔画数为三画;“旨”是拆分部首,拼音为“zhǐ”,笔画数为八画;“相”是拆分部首,拼音为“xiāng”,笔画数为九画;“公”是拆分部首,拼音为“gōng”,笔画数为四画。
来源和繁体字
《三旨相公》这个词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在古代,皇帝给某人授予三次旨意,让其出任高官,这种情况下就称其为《三旨相公》。根据字典查询,繁体字为「三旨相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中,「三旨相公」的写法基本与现在相同。因此在这个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他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出色的表现,一跃成为了真正的《三旨相公》。
组词
三下五除二、三思而后行、三位一体、相知恨晚、公认、公正、公务
近义词
功勋卓著、事业有成、屡建奇功
反义词
无能为力、屡战屡败、事事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