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琬琰的详细解释

琬琰的意思、琬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琬琰的解释

(1).琬圭、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2).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 苏轼 《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

(4).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元 邓文原 《奉题延祐宸翰诗》:“官联天府璇璣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帐之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 元 张之翰 《一字砚赋》:“以藉古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词语分解

  • 琬的解释 琬 ǎ 没有棱角的圭:琬圭。琬琰。 笔画数:; 部首:王; 笔顺编号:
  • 琰的解释 琰 ǎ 〔琰圭〕上端尖的圭。 〔琰琰〕有光泽的样子,如“黛玄眉之琰琰”。 美玉。 笔画数:; 部首:王;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琬琰:一个神秘典故

琬琰(wǎn yán)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词语,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琬琰由“王”和“炎”两个部首组成。

其中,“王”表示玉,是这个词语的核心;而“炎”表示火焰,代表熊熊燃烧的意象。

总共包含了19个笔画。

来源和意义

琬琰这个词语源自古代士人对玉的赞美和崇拜。

“琬”通“宛”,有华贵、美丽、宝贵之意;而“琰”则代表着光彩耀眼、熠熠生辉。

合在一起,琬琰具有了玉的美丽和光辉的意象,象征着高洁、尊贵和完美。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琬琰的写法为「綰瑦」。

「綰」表示环绕,表达了美丽珍珠的动态外形;「瑦」则指的是美丽的玉石。

繁体字的写法更加细腻,传达了更为精细的美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琬琰的写法并不是现在的样子。

它的古汉字写法是「埦埇」,表达着对土地和水的依恋和珍视。

这种写法也暗含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例句

1. 她的外表琬琰,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高贵优雅。

2.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万物的琬琰之美。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

琬琰书香、琬琰之地、琬琰如玉

近义词:

华丽、光辉、高贵、美丽

反义词:

普通、平庸、丑陋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7CqlaWe.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