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头春的意思、瓮头春的详细解释
瓮头春的解释
亦作“瓮头春”。1.初熟酒。一说,酒名。 唐 岑参 《喜韩樽相过》诗:“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 宋 黄庭坚 《明远庵》诗:“多方挈取瓮头春,大白梨花十分注。”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三折:“送了我也竹叶瓮头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 刘 视之,果得酒,真家中瓮头春也。” 吕湛恩 注:“谓初熟酒。” 何垠 注:“瓮头春,酒名。”
(2).泛指好酒。 胡韫玉 《周六介招饮即席有作》诗:“烂泥新擘瓮头春, 越 醴浓斟醉杀6*人。”
词语分解
- 瓮的解释 瓮 (甕) è 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瓮。酒瓮。菜瓮。瓮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瓮牖(弖 )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姓。 笔画数:; 部首:瓦;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瓮头春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瓮头春》的意思
《瓮头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没有实效而只有虚名的春天"。在这个成语中,"瓮头"指的是瓮的顶部,因为春天是个人们渴望的时节,而瓮头却并不能实现这种期望。因此,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实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
《瓮头春》的拆分部首是"瓦"和"贝",其中"瓦"是头部的意思,而"贝"是贝壳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23,其中"瓦"部的笔画数为5,"贝"部的笔画数为7,再加上其他部首的笔画数,总和为23。
来源
《瓮头春》最早见于明代的戏曲剧本《西华山摘奇传》,在戏曲中被用来形容虚假的花花世界。后来逐渐被人们引申为一种比喻,用来表示表面光鲜、内里空虚的事物。
繁体
《瓮头春》的繁体字是「甕頭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瓮头春》的汉字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它的古体字是「甕頭春」。在古代文字中,字体的组成和结构与现代略有不同。
例句
1. 这份工作只是一份《瓮头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价值。
2. 这家公司的产品质量不错,不是《瓮头春》。
组词
- 瓮头名:指虚名的名声。 - 瓮中之鳖:比喻受困的处境。 - 春风得意:形容人得意洋洋,心情愉快。
近义词
口是心非、浮云、画饼充饥
反义词
名副其实、真金不怕火炼、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