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齿焚身的意思、象齿焚身的详细解释
象齿焚身的解释
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谓象因有了珍贵的大牙而招致捕杀。后以“象齿焚身”比喻以财宝招祸。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一回:“正是:山木自寇,象齿焚身。恫哉 李督 !死不分明。”
词语分解
- 象齿的解释 象牙。《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唐 温庭筠 《织锦词》:“象齿熏鑪未觉秋。” 宋 姜夔 《齐天乐》词序:“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鬬。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鏤象齿为楼观以贮
- 焚身的解释 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自言所积恶业至重,须焚身以懺。”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
网络扩展解释
象齿焚身
《象齿焚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自作自受,自食其果,自招灾祸。
下面是有关这个成语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象(虍,虍字旁),齿(齒,齒字旁),焚(火,火字旁)身(自身,身字旁),共计18画。
来源:
《象齿焚身》最早见于《后汉书·贾充传》,其中写道:“齐右将军曹圉与贾汪俱受破贼,汪奔命,圉东保,虏欲索二儿,积极不予。汪由是得免。汪家所居室。中颇悬军旗。圉难行。割其旗取义,亦尝令儿参军薄若。及为盗所得,欲斩之,如郅阳侯所愿。君且自作自受,景光可见。“该文是形容曹圉自作自受,自招灾祸。
繁体:
《象齒焚身》为繁体字,写作《象齿焚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作“象齿焚身”,没有简化字的出现。
例句:
1. 自作自受,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他的象齿焚身。
2. 如果你继续冒险,只会越陷越深,最终只能是象齿焚身。
组词:
象征、齿轮、焚化、自身。
近义词:
罪有应得、报应不爽。
反义词:
善有善报、行善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