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谒的意思、险谒的详细解释
险谒的解释
不正当的请托。语出《诗·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 孔颖达 疏:“无险詖不正私请用其亲戚之心。”《后汉书·皇后纪序》:“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李贤 注:“謁,请也。言能辅佐君子,和顺恭敬,不行私謁。”《晋书·庾亮传论》:“靡不凭藉宠私,阶缘险謁。”
词语分解
- 险的解释 险 (險) ǎ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险。风险。冒险。探险。保险。铤而走险。 可能发生灾难的:险象。险情。险境。险峰。险恶。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险隘。险厄。险固。天险。 存心狠毒:险毒。阴险。 几乎,
- 谒的解释 谒 (謁) è 拜见:谒见。拜谒。进谒。 说明,陈述,告发:请谒其故。 请求:谒归。谒医。 名帖:“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 掌管晋见的近待。 '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险谒
险谒是一个汉字词语,下面将对其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解释。
含义
险谒(xiǎn yè)指的是探望或拜访险处,在危险或困难的地方对人进行访问。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险谒由两个汉字组成:
- 险 (xiǎn):部首是阝,共9画,表示危险、困难。
- 谒 (yè):部首是讠,共11画,表示访问、拜访。
来源和繁体
险谒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礼仪文化。古代朝廷中,重要的官员或外国使节要前往皇宫拜见君王,途中可能会经过险恶的地方。因此,险谒就成为了表达在危险环境中探访的行为。
险谒的繁体字为「險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险谒的「险」部分可能写作「險」,「谒」部分可能写作「謁」。
例句
1. 他因为对朋友生病了非常关心,所以特意险谒了一番。
2. 外国外交官员在探索中国的困难地区时,进行了一次险谒。
组词
险谒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 险谒危难
- 险谒之地
- 险谒求职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险访、险问、险忆
反义词:安上、喜探、平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