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渴的解释
(1).干渴。 唐 元稹 《梦井》诗:“登高意枯渴,愿见深泉冷。”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这口枯渴,热烘烘面皮上浑如火燎。” 鲁迅 《野草·一觉》:“草木在旱干的沙漠中间,拼命伸长他的根,吸取深地中的水泉,来造成碧绿的林莽,自然是为了自己的‘生’的,然而使疲劳枯渴的旅人,一见就怡然觉得遇到了暂时息肩之所。”
(2).形容穷困拮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果然一个道者,领了 轩辕翁 之命,送一挑米一贯钱到 自实 家来。 自实 枯渴之际,只得受了。”
词语分解
- 枯的解释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荣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渴的解释 渴 ě 口干想喝水:口渴。解渴。 喻迫切地:渴望。渴盼。渴慕。渴求。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枯渴(ku3 ke3)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枯”部分的部首是“木”,笔画数为九个,“渴”部分的部首是“水”,笔画数为六个。
“枯渴”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它的意思是非常干渴或极度口渴。当一个人长时间没有喝水或无法获得水源时,他会感到枯渴。
在繁体字中,枯渴的写法是“枯渇”。繁体字的书写方式相对更加复杂,但在意义上与简体字的“枯渴”没有太大区别。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渴”字的写法是“渴”+“日”,表示日晒干;“枯”字的古代写法是“木”+“干”,表示树干干燥。这些古代写法是汉字演变的结果,现代的“枯渴”与古代的写法相比更为简化。
下面是一些关于“枯渴”的例句:
1. 我在沙漠里行走了一整天,感到极度枯渴。
2. 长时间没有喝水,他感到喉咙枯渴得难以忍受。
3. 烈日当空,他的舌头已经干燥得枯渴起来。
与“枯渴”相关的组词有:
1. 枯萎:形容植物因缺水而变得干瘪、失去活力。
2. 渴望:强烈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或达成某种目标。
3. 干渴:指因长时间没有饮水而感到非常干燥的状态。
与“枯渴”相对的反义词是“滋润”,意思是湿润或充满水分。
综上所述,“枯渴”一词的意思是非常干渴或极度口渴,由“木”和“水”两个部首组成,笔画数分别为九和六。在繁体字中,枯渴的写法是“枯渇”。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在意义上相近。此外,还存在与“枯渴”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q6pla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