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多罗的解释
梵语Anuttara的译音。意译为“无上”。 明 唐寅 《醉时歌》:“诸行无常一切空,阿耨多罗大圆觉。”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九:“阿耨多罗,阿,此云无也;耨多罗,此云上也。”
词语分解
- 阿耨的解释 .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邹氏 ( 邹衍 )之言,曰九州,曰瀛海,则佛之大千微尘也, 须弥 阿耨也。” 章炳麟 《四惑论》:“乃若《胜论》之言
- 多罗的解释 .梵文的译音。亦译作“贝多罗”。树名。即贝多树。形如棕榈,叶长稠密,久雨无漏。其叶可供书写,称贝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恭建那补罗国》:“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周三十餘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
网络扩展解释
阿耨多罗(ā nǔ duō luó)这个词是佛教名词,意思是指“无边际的、无限的”。它由阿(ā)、耨(nǔ)、多(duō)、罗(luó)四个字组成。
阿:部首是一,笔画数为一,古代写法为“」”。
耨:部首是耒,笔画数为十,古代写法为“耒”。
多:部首是夕,笔画数为三,古代写法为“夕”。
罗:部首是网,笔画数为四,古代写法为“网”。
阿耨多罗一词源自梵文“ananta”,意为“无尽、无限”。在汉字中,它是翻译佛经时的音译词,表示佛法无边无际的广大。
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
阿:在古代曾用“筏”字代替“阿”。
耨:在古代曾用“囊”字代替“耨”。
多:字形较为繁复,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
罗:在古代曾用“螺”字代替“罗”。
例句:他对阿耨多罗的智慧有着深刻的理解。
组词:阿耨多罗智慧、阿耨多罗三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近义词:无边无际、广大无边。
反义词:有限、有边界。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q6u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