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牍的意思、笺牍的详细解释
笺牍的解释
[letter] 信札
详细解释
文书。 宋 苏轼 《答许状元启》:“忽承牋牘之临,皆自听闻之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 宋 刘穆之 目览词讼,手答牋牘。”
词语分解
- 笺的解释 笺 (箋) ā 注释:笺注。 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笺。信笺。 书信:笺札。笺牍。华笺。 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笺奏。奏笺(多呈皇后、太子、诸王)。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
- 牍的解释 牍 (牘) ú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 古代乐器名。 笔画数:; 部首:片;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笺牍》的意思
《笺牍》是一个多义词,主要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用指甲或铁笔在竹木或竹简上写字的工具,类似于现代的钢笔或铅笔。
二是指已经写好的文字,泛指文件、文书。在古代,人们把文件和文书称为“笺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笺牍》的部首分别是“⺮”和“牛”,其中“⺮”是指竹子的部首,表示与竹子有关,而“牛”是指牛的部首,表示与牛有关。
《笺牍》的总共有14画,其中“笺”有11画,“牍”有3画。
来源
《笺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绸缪》一诗中,意为用麻线系着竹签将内容记下来。
从古至今,《笺牍》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意义也逐渐扩大。
繁体
在繁体字中,《笺牍》分别写作「箋」和「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有些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笺牍》在古时的写法是「箋」和「牘」。其中「箋」的上面有一个「⺮」字旁,表示与竹子有关;「牘」的上面有一个「牛」字旁,表示与牛有关。
例句
1. 他用一支细竹做成的笺,在上面写下了他的思考和感悟。
2. 这些古老的笺牍记录了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组词
1. 笔记
2. 簿册
3. 文件
4. 简牍
5. 文献
近义词
1. 文献
2. 文件
3. 簿册
4. 记录
5. 纪实
反义词
1. 空白
2. 未记载
3. 空缺
4. 未填写
5. 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