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恻的意思、焦恻的详细解释
焦恻的解释
焦愁,忧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孝子》:“母疾赖汝孝。然此创非人膏涂之不能愈,徒劳焦惻也。”
词语分解
- 焦的解释 焦 ā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烦躁,着急: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酥,脆:焦脆。焦枣。 喻干燥到极点: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
- 恻的解释 恻 (惻) è 悲痛:恻隐。恻怛(忧伤)。恻恻(悲痛的样子)。凄恻。恻然。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焦恻
《焦恻》是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词语,常用于形容忧愁、悲痛、痛苦的心境。
拆分部首和笔画
《焦恻》由“火”和“恻”两个部首构成。其中,“火”是汉字的基本部首之一,表示与火有关的意义;“恻”是表示“悲痛”含义的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焦恻》共有12画。
来源
《焦恻》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无衣》中的“思怛焦恻”一句,意指内心的悲伤与痛苦。
繁体
《焦恻》的繁体字为「焦慼」。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文献中,有时把《焦恻》写作「焦蔼」或「焳惻」等不常见的写法。
例句
1. 他心系家园的深情表露出了一种焦恻的情感。
2. 面对自然灾害的残酷,人们心中充满了焦恻。
组词
1. 焦虑:指内心的不安与担忧。
2. 愁苦:形容心境悲痛、痛苦。
3. 忧伤:表示心情忧愁、悲伤。
4. 痛楚:指内心的剧痛、悲痛。
近义词
愁闷、悲哀、忧郁
反义词
欣慰、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