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击髀的详细解释

击髀的意思、击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击髀的解释

以手拍股。 唐 李翱 《答韩侍郎书》:“当为再三读之,以代击髀而歌焉。”

词语分解

  • 击的解释 击 (擊) ī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击打。击鼓。击中(恘 )。击破。击毙。击水(.拍打水面;.指游泳)。旁敲侧击。 攻打:击败。击毁。打击。声东击西。 碰,接触:撞击。目击。肩摩毂(?)击(亦作
  • 髀的解释 髀 ì 大腿,亦指大腿骨:髀肉复生(因长久不骑马,大腿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笔画数:; 部首: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击髀

击髀(jī bì),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古代官员用手拍击大腿,表示内心的悔过和悲伤。这个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髀(bì)和击(jī)。

髀,读音为bì,是一个具有“足部股部”意义的部首。它由“骨”和“骼”两个部首组成,形状像人的大腿骨,表示这个词与腿部有关。

击,读音为jī,是一个具有“打击、敲击”意义的部首。它由“扌”和“甚”两个部首组成,形状像手在打击的动作,表示这个词与拍击行为有关。

《击髀》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韩非子·喻老》。相传,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曾撰写了一篇名为《韩非子·喻老》的故事集,其中就有一篇讲述了一个官员因犯错而被贬斥的故事。该官员深感内疚和悔过,于是他用手拍击自己的大腿,表达内心的忏悔和悲伤。后来,人们就用“击髀”来表示道歉和自责的情感。

击髀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擊髀”,多用于中文传统文化的相关著作和文献。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击髀的写法可能会有变化。例如西汉时期,有一种写法是将“髟”(头发)放在“敕”(命令)下面,表示“命令剃发”。此外,还有一种写法将“敕”下面的“斥”(拒绝)改为“白”(白色),表示官员因遭贬斥而白了头发。这些古代汉字写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击髀的理解和描述。

以下是一些使用击髀的例句:

1. 官员犯错后,他在家里击髀,表达内心的悔过之情。

2. 这位运动员因自己的疏忽导致比赛失败,赛后他击髀道歉。

击髀的近义词有懊悔、忏悔、自责,反义词则可以是不懊悔、不忏悔、不自责。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qurnaSg.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