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搢笏的详细解释

搢笏的意思、搢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搢笏的解释

亦作“ 搢忽 ”。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穀梁传·僖公三年》:“ 阳穀 之会,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范宁 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墨子·公孟》:“ 公孟子 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 子墨子 。” 毕沅 校注:“忽即笏字。”《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 新乐 初受封,搢笏登天廷。”

(2).引申指朝见。 明 董谷 《碧里杂存·宝志公》:“ 圣祖 异焉,勅建 灵谷寺 ……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词语分解

  • 搢的解释 搢 ì 插:搢笏。搢箭。 摇动:“披甲带剑,挺铍搢铎。” 古人所佩的饰带。 抑。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笏的解释 笏 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俹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搢笏的意思

搢笏,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可以指代古代官员佩戴的一种帽子。它多用于形容古代官员或贵族高品级的佩戴物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搢字由“手”和“咸”两个部首组成,其拆分的部首是手和咸。它的总笔画数为19画。

来源和繁体

搢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古代人们习惯用来描述官员佩戴帽子的词语。在繁体字中,搢字的写法为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搢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具体来说,它的上半部分是“扌”,下半部分是“咸”。这种写法在古代印章或碑刻上比较常见。

例句

1. 他脱下搢笏,恭恭敬敬地行礼。

2. 宰相的搢笏闪耀着珍贵的宝石。

组词

搢替、搢簦、搢衡

近义词

冕、冠、珪、翟

反义词

兵器、武器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qyql6Wf.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