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意思、安史之乱的详细解释
安史之乱的解释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6*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
词语分解
- 安史的解释 唐 安禄山 、 史思明 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宣宗》:“ 安史 作逆以后, 河 北乱, 淄青 乱…… 泽潞 乱,而 唐 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
- 乱的解释 乱 (亂) à 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 混淆:乱6*伦。败常乱俗。 任意随便:乱吃。乱跑。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乱。 横渡:乱流。 治理:乱臣。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乱曰。 治 笔画数:; 部首:乙;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安史之乱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标题:《安史之乱》的词义、拆分及来源《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乱,指的是公元755年至763年间发生在唐朝的安禄山和史思明之间的叛乱。这个词汇由三个汉字组成:“安”、“史”、“乱”,下面我将分别解释这些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词汇。
1. 安 (ān)
“安”字的基本意思是安全、平静、稳定。它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屋顶)和女(nǚ,女性),总共有六画。这个字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没有太大差异,在繁体字中仍然保持着相似的形状。
例句:祝你一路平安。
相关词汇:安心、安定、安乐、安宁、安排。
2. 史 (shǐ)
“史”字的基本意思是历史、记录。它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口)和一(yī,一),总共有五画。这个字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稍有变化,繁体字为“歴”,形状也有所不同。
例句:这是一部记载着古代历史的史书。
相关词汇:历史、史学、史册、史诗、史料。
3. 乱 (luàn)
“乱”字的基本意思是混乱、杂乱。它的拆分部首是丿(piě,撇)和乙(yǐ,乙),总共有七画。这个字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有些变化,繁体字为“亂”,形状也有所区别。
例句:战乱期间,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乱。
相关词汇:混乱、动乱、骚乱、乱世、乱糟糟。
《安史之乱》这个词的来源是通过组合“安”、“史”和“乱”这三个字而来。它描述了唐朝时期的一场颠覆性的历史事件,有着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希望以上解释能帮助您理解《安史之乱》这个词汇及其相关的汉字意义和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