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籍的意思、民籍的详细解释
民籍的解释
居民的户籍。亦指有户籍的居民。《南齐书·郁林王纪》:“宜从荡宥,许以自新,可一同放遣,还復民籍。”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卷二:“ 东汉 之定民籍,颇若劳扰,今之造户口簿,却不如此也。”《宋史·尹洙传》:“今边鄙虽有乡兵之制,然止极塞数郡,民籍寡少,不足备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所至视民籍差等,有不如式者,惩革之。” 清 代将不属军、商、灶籍的各色人编入民籍。《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
词语分解
- 民的解释 民 í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
- 籍的解释 籍 í 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登记:籍没(?)。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
网络扩展解释
民籍
民籍,又称国籍,是指一个人所属的国家或地区。它标志着一个人作为该国家或地区的公民或居民的身份。
拆分部首和笔画
民籍的拆分部首是"氏"(气)和"⺍"(刂),其中"⺍"是氏的古文形式。它的总笔画数为21画。
来源
民籍一词由"民"和"籍"两个字组成。"民"表示人民,百姓的意思,"籍"表示登记、记录的意思。合在一起即表示将人民的身份进行记录登记。
繁体
民籍的繁体字为"民籍",没有特殊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人们一般将民籍写为"民籍",字的形状和现代基本相同,只是一些笔画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的民籍是中国,但他在美国长大。
2. 根据法律,他可以申请归化为外国的民籍。
组词
1. 民间:指百姓之间,不包括官方或有特殊身份的人。
2. 籍贯:指一个人出生或成长的地方。
3. 国籍:指一个人所属的国家或地区。
近义词
国籍、身份、居民
反义词
外籍、非籍、无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