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节的意思、纳节的详细解释
纳节的解释
纳还朝廷所赐的旌节。亦借指辞官。《新唐书·齐映传》:“ 滑毫 节度使 令狐彰 署掌书记, 彰 疾甚,引 映 託后事。 映 因説 彰 纳节,归诸子京师。”《宋史·岳飞传》:“ 飞 与 庶 书:‘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 清 吴伟业 《赠何匡山》诗:“早年纳节卧沧浪,回首风尘鬢髮苍。”
词语分解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节的解释 节 (節) 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纳节的意思
《纳节》是指庆祝节日、纪念日等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庆典或集会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纳节》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纟」和「节」。其中,「纟」表示与纺织品、纺织相关的意思,而「节」表示时间、节气、节日的意思。
【纟】是由三笔构成的,笔画顺序是:横、点、弯。【节】是由四笔构成的,笔画顺序是:横、点、竖、横。
来源
《纳节》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巧言》中,用来形容祭祀中的庆典和仪式。
繁体
《纳节》的繁体字为「納節」。
古时候汉字写法
《纳节》在古代的汉字写法是「納節」,其中「納」表示接纳、融入,「節」表示节日、仪式。
例句
1. 在国庆日的时候,举国上下纷纷纳节,共庆祖国的繁荣富强。
2. 今年的春节,我们村里将举办一场盛大的纳节庆典活动。
组词
纳什-纳福-纳粹-纳洹-纳瓥-纳贡
近义词
庆典、庆祝、庆贺
反义词
取消、废止、庆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