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橹的解释
亦作“ 盾卤 ”。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櫓,大盾。《管子·禁藏》:“被蓑以当鎧襦,沮笠以当盾櫓。”《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建》:“ 茂贞 虽常才,然名望宿素,与 朱公 力争不足,守境有餘。 韩生 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词语分解
- 盾的解释 盾 ù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盾。银盾。 矛 笔画数:; 部首:目; 笔顺编号:
- 橹的解释 橹 (櫓) ǔ 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摇橹过江。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盾橹(shǔn lǔ)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负责操纵船舶行驶方向的工具或装置。下面是关于盾橹的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代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部首和笔画:
- 盾(dùn)字的部首是⺉,总共有8画。
- 橹(lǔ)字的部首是⺝,总共有15画。
来源:
- 盾字的本义是指用来保护身体的武器。引申而来,盾也常用于形容类似保护的物品或装置。
- 橹字是指用来摇动船舶以掌控船行方向的装置。
繁体:
- 盾字的繁体写法为「盾」。
- 橹字的繁体写法为「櫓」。
古代汉字写法:
在古代文字中,盾字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而橹字则有一些差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橹字的上部曾写作「⿱木卢」,下部仍是「舟」的构造。而在隋唐以后,橹字则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形态。
例句:
1. 船长拿起手中的盾橹,熟练地操纵船只驶向目的地。
2. 船工们互相配合,一起用力摇动盾橹,让船舶顺利穿越狂暴的海浪。
组词:
- 橹手(lǔ shǒu):指负责操作橹桨的人。
- 盾牌(dùn pái):指用来保护自身或抵挡攻击的武器。
近义词:
- 舵(duò):指用来掌控船舶行驶方向的工具或装置。
反义词:
- 箭(jiàn):指射出去的箭矢,与盾橹相对,盾橹主要负责保护,而箭则是攻击的工具。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o6ynm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