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榷的意思、辜榷的详细解释
辜榷的解释
亦作“ 辜搉 ”。1.搜括;聚敛。《汉书·陈咸传》:“少府多宝物,属官 咸 皆鉤校,发其姦臧,没入辜榷财物。”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今案辜榷双声字也。《广雅》曰:‘嫴榷,都凡也。’故总括财利谓之辜榷。”《后汉书·灵帝纪》:“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搉,马一匹至二百万。”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辜,障也。搉,专也。谓障餘人卖买而自取其利。”
(2).大略,梗概。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连语”:“略陈旨趣,亦谓之辜榷。”
(3).查对;计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曰:‘某所收别置一所,请覆之。’王辜榷良久,无丝毫盈絀,如衡而止;王大奇之。”
词语分解
- 辜的解释 辜 ū 罪:无辜。辜功(罪行)。死有余辜。 负,背:辜负。 姓。 笔画数:; 部首:辛; 笔顺编号:
- 榷的解释 榷 è 渡水的横木。 专卖:榷货。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榷税(专卖业的税)。 商讨:商榷。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辜榷》的意思
《辜榷》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指因违犯法律、道德或社会规范而受到谴责或惩罚。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辜榷》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可以得到以下分解:
辜(辛)- 上部:辛,下部:殳;总笔画数:7
榷(木)- 上部:木,下部:兌;总笔画数:16
来源及繁体字
《辜榷》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最早出现在《国语·周语上》中,用于形容殷商时期有罪的人受到谴责和惩罚。繁体字写作「辜榷」。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辜榷」也可以写作「罟愨」。
例句
1. 由于他参与了非法活动,他最终受到了社会的辜榷。
2. 在法庭上,罪犯向受害者道歉,希望减轻自己所面临的辜榷。
组词
与「辜榷」相关的常用组词有:
1. 茅塞顿开:形容忽然明白了事理,茅塞顿时开了;
2. 来之不易:形容事物得到或形成不容易,来得不易;
3. 孤注一掷:形容在危急关头拼命一搏,做成最后的努力。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辜榷」的近义词有「罪责」、「惩罚」;反义词有「赞许」、「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