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繖的意思、獭繖的详细解释
獭繖的解释
亦作“ 獭伞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丁初 ﹞出行塘,日暮迴,顾有一妇人,上下青衣,戴青繖,追后呼:‘ 初 掾待地。’…… 初 因急行,走之转远,顾视妇人,乃自投陂中,氾然作声,衣盖飞散,视之是大苍獭,衣繖皆荷叶也。”后因称荷叶为“獭伞”。繖,同“ 伞 ”。 元 杨维桢 《玉莲曲》:“波寒沉獭伞,愁杀野鸳鸯。”
词语分解
- 獭的解释 獭 (獺) ǎ 〔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
- 繖的解释 繖 ǎ 同“伞”①。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獭繖》的意思
《獭繖》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指的是獭鼠用来梳理毛皮的梳子。獭繖一词中的“獭”是指獭鼠,“繖”则是指梳子。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含义直接表达了梳理和整理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獭繖》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犭”和“纟”,其中“犭”表示与动物有关,而“纟”则是与纺织品、线绳相关的部首。根据它们的部首,可以推测该字与动物、纺织品有关。它的总笔画数为14,相对较多。
来源
《獭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说文解字》是一部汉字字义、构造的辞书,它对汉字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解释。这本辞书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许慎。
繁体
《獭繖》的繁体字形为「獺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人们使用篆书、隶书等不同的书写方式。根据古代字典《康熙字典》中关于《獭繖》的记录,它的古代汉字写法为「獺囟兀彡一辶」。
例句
1. 他拿着獭繖,细心地为自己的羽绒服刷理着。 2. 小宝得到一把精美的獭繖,对它非常喜爱。
组词
獭鼠、獭皮、繖子、獭梳、獭毛
近义词
梳子、刷子、毛梳、理发梳
反义词
理顺、乱糟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