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下针砭》的意思
“痛下针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对病情进行深入剖析和诊断治疗,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批判。这个成语是形容医生以针灸治疗疾病时,对病人产生强烈的刺痛,带来病痛的剧痛感。引申意义上,它指的是以批评或批判的方式来疗治某人或解决某个问题。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痛下针砭”的拆分部首是“字心几钅”,它由四个字组成,各自的笔画如下:痛(疒 9画)、下(一 1画)、针(金 9画)、砭(石 9画)。
来源和繁体
成语“痛下针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出自唐代韩愈的文章《和悼郊庙文》。它的繁体字为「痛下針砭」,与简体字写法相比,只是采用了繁体的书写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有一种繁体形式称为“篆书”或“须书”,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体。在篆书中,成语“痛下针砭”的写法为「痛下針砭」。这种写法在古代非常常见,但在现代逐渐被简化和统一为现代的汉字书写形式。
例句
1. 这位教练对选手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以痛下针砭的方式指导他们的训练。
2. 在研究讨论会上,专家们对这个研究课题进行了痛下针砭的批评,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3. 对待问题不应该避重就轻,需要勇于痛下针砭,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组词:痛入骨髓、针锋相对、砭石之策等。
2. 近义词:苛刻批评、严厉批评等。
3. 反义词:宽容体谅、宽宏大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