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的意思、权衡的详细解释
权衡的解释
[balance;weigh;compare] 评量;比较
权衡利弊
权衡轻重
详细解释
(1).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秤锤;衡,秤杆。《礼记·深衣》:“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宋 苏轼 《徐州莲华漏铭》:“人之所以信者,手足耳目也,目识多寡,手知轻重,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於度量与权衡。” 严复 《辟韩》:“今又使之操其刑焉以锄,主其斗斛、权衡焉以信,造为城郭、甲兵焉以守,则其势不能。”
(2).喻指权力。《晋书·潘岳传》:“虽居高位,饗重禄,执权衡,握机祕,功盖当时,势侔人主,不得与之比逸。” 太平天囯 黄期陞 《建天京于金陵论》:“执权衡以御民, 金陵 偏党之习潜消。”
(3).指枢要。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又不幸早尝与游者,居权衡之地,十荐贤乃得一售。”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4).法度;标准。《韩非子·守道》:“明於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於权衡,死节於官职。”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宝颂》:“出令发政,道为权衡;喜怒从违,以道为经。” 清 叶廷琯 《双贞图诗》:“后世论人毋执一,当奉圣语为权衡。”
(5).评量;比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权衡损益,斟酌浓淡。” 唐 刘禹锡 《祭韩吏部文》:“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清 陆师 《之官真州述怀》诗之三:“权衡奢俭间,张弛有治义。”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在这种局势里,我们若能稍稍权衡于轻重缓急之间,便可知道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建设民众的文学,而不是拥护所谓优美的文学。”
(6).借指南北二方。《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规矩为辅,副以权衡。四维以定,八封相望。”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五·龟策列传》:“ 魏 相奏事,言东方之神执规司春,南方之神执衡司夏,西方之神执矩司秋,北方之神执权司冬。此云规矩权衡,指四方而言,亦四维为八卦。”
词语分解
- 权的解释 权 (權) á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 有利的形势:主动权。 变通,不依常规: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 暂且,姑且:权且。
- 衡的解释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平,对等:平衡。均衡。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
网络扩展解释
权衡:一个关于衡量和考虑的词
权衡(quán héng)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权(木头)和衡(车)。分解部首可以理解为把权力放在衡器上进行衡量,意味着需要通过权威的审慎考量来做决策。
权衡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尚书》:“五岳四海,宗庙社稷,以权衡是非。” 即通过权衡来判断是非对错。这个词的使用也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场,当时官员要通过权衡来确定政策措施的得失。
根据繁体字的写法,权衡分别写成權衡。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权衡曾经有过不同的写法。权的古代写法是“木”+“目”,而衡的古代写法是“车”+“亻”。
以下是一些关于权衡的例句:
1. 在做决策之前,我们需要对利弊进行权衡。
2. 在进行投资时,需要权衡风险和收益。
3. 做出这个决定需要权衡各种因素。
权衡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1. 权衡轻重:衡量事情的重要性。
2. 权衡利弊:权衡一件事情的好处和坏处。
3. 权衡得失:衡量一件事情获得的好处和损失。
与权衡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斟酌:思考和权衡不同的选择。
2. 考虑:仔细思考和权衡所有的因素。
3. 衡量:通过比较和权衡来决定某件事的好坏。
与权衡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偏见:没有进行平衡思考或者公正评估。
2. 随意:没有进行任何思考或权衡就做决策。
3. 蛮干:不考虑任何情况就采取行动。
总之,权衡是一个用来衡量和考虑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权衡各种因素,来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