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三令节的详细解释

三令节的意思、三令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令节的解释

唐 德宗 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旧唐书·德宗纪下》:“﹝ 贞元 五年正月﹞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 汉 崇上巳, 晋 纪重阳……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数,内外官司休假一日。’”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德宗》:“ 贞元 四年九月,赐宴 曲江亭 。帝为诗序曰:‘朕在位仅将十载,实赖忠贤左右,克致小康,是以择三令节,锡兹宴赏。’”

词语分解

  •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令节的解释 ∶佳节,如元旦、春节等。也指最佳时节八月中秋,正是赏月令节 ∶高风亮节详细解释.美好的节操。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既以约终,令节不衰。”.犹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傅充 妻 辛

网络扩展解释

三令节

三令节是一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包括“三”、“令”和“节”。

拆分部首和笔画:

1. 三:由“一”、“丨”组成,共两笔。

2. 令:由“亻”(人的部首)和“令”(汉字本义)组成,共五笔。

3. 节:由“艹”(草的部首)和“即”组成,共八笔。

来源:

三令节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阜传》。在古代,三位大臣有时会联名上奏可以推翻皇帝的法令,因此被称为“三令”。而“节”则表示正式的文件或规定。因此,“三令节”指的是三位大臣合作起草的纸质文件,用来向皇帝上报关于法令的意见。

繁体:

繁体字中的“三令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与现代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也有一定的演变。然而,对于“三令节”这个成语,其字形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例句:

他的奏折引起了朝廷的关注,三令节上奏的内容能否被采纳将是他的关键。

组词:

1. 三五成群

2. 令人愉快

3. 节俭

近义词:

1. 出使

2. 布告

3. 奏章

反义词:

1. 政令法规

2. 破例

3. 反对书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6usm6ea.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