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天于上,无地于下的意思、无天于上,无地于下的详细解释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的解释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淮南子·兵略训》:“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敌於前,无主於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成语》:“‘无天於上,无地於下。’……谓勇将奋不顾身也。今俗语以为人之无忌惮者。”
词语分解
- 无天的解释 没有天理。《左传·襄公二十年》:“ 公子黄 将出奔,呼於国曰:‘ 庆氏 无道,求专 陈国 ,暴蔑其君,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谓失去庇荫。《庄子·田子方》:“﹝ 文王 ﹞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
网络扩展解释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词语解析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是一个成语,用以形容某人混乱无序、缺乏约束的状态。下面对这个词语进行解析。
意思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没有守法纪,没有敬畏之心,无视天地规则,不受约束,行为任性、胡乱。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无(无字部首)天(大字头部)地(地字底部)。
笔画:无(4画)天(4画)地(8画)。
来源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这个成语的来源于古代道家的思想观念。道家强调天人合一,尊崇自然,注重天地之间的和谐。而《无天于上,无地于下》这个成语则是用来形容背离道德原则的人,与道家思想相悖的表达。
繁体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無天於上,無地於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无天于上,无地于下」这个成语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变化。但总体上,字形基本保持一致,只是一些细节上会有一些差异。
例句
他的行为肆无忌惮,真是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组词
无敌、无耻、无与伦比、无限、无邪。
近义词
放纵、肆无忌惮、随心所欲。
反义词
敬畏、守法、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