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竹的意思、囫囵竹的详细解释
囫囵竹的解释
未凿眼的竹子。喻糊涂,不明事理。《水浒传》第四回:“好个囫圇竹的长老!”
词语分解
- 囫的解释 囫 ú 〔囫囵〕整个的、完全不缺,如“囫囫吞枣”(喻学习上不加分析,不作消化理解,含糊笼统地接受下来)。 笔画数:; 部首:囗;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囫囵竹
《囫囵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意思是指没有经过分析、整理,一切都按照原样,整体地接收、言传和传播。
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为:
部首:⺮(竹部)
笔画:16画
《囫囵竹》一词的来源是出自《庄子·齐物论》:“夫物困于诛与生,固相夺也。是故积善成德也,积不善,虽小至囫囵之竹。”意即物质的存在与生成彼此相互夺取,所以积累善行而成就德行是非常重要的,而积累恶行即使微小如囫囵竹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繁体字中,囫囵竹的写法为「囫圇竹」。
古时候汉字写法可以写作「囫圇竹」、「囫嵐竹」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囫囵竹》的例句:
1. 他收到的资讯和知识都是囫囵竹式的,没有经过筛选和整理。
2. 这篇报道完全是囫囵竹式的转述,没有独立的观点和分析。
3. 老师要求我们吸收知识时不要囫囵竹式地接受,而是要理性思考和探索。
与《囫囵竹》相关的一些组词包括:
囫囵吞枣、囫囵吞枣、囫囵半片、囫囵接收。
其近义词包括:
片面接收、泛泛而论、不加甄别。
反义词包括:
挑拣选取、精挑细选、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