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役的意思、民役的详细解释
民役的解释
民众所承担的劳役。《后汉书·杜诗传》:“﹝ 杜诗 ﹞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宋史·食货志上六》:“朝廷审定民役,差募兼行,斟酌补除,极为详备。”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知官役之可减而苛扰之事除;知民役之可尽罢而海内皆乐业矣。”
词语分解
- 民的解释 民 í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
- 役的解释 役 ì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战事:战役。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使唤: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民役》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民役》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由民众担任的一种劳动,既有义务性质又有非军事性质。这种劳动可能是为了满足社会或国家的需要,或者是为了集体利益和发展而进行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民役》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和“彳”。
第一个部首“⺺”是具体事物部首,表示人体,总共有四画。
第二个部首“彳”是四点水部首,表示走路的样子,总共有三画。
来源
《民役》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人们被要求进行各种劳动工作。这种劳动可能包括农田耕作、水利建设、道路修缮等。这些劳动往往由民众自愿或被强制参与,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
繁体
《民役》的繁体字形为「民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民役》这个词,古代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了其意义与发音。古时候汉字写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演变,但其核心含义一直保持一致。
例句
1. 在古代,农民需要进行各种民役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2. 近代,随着社会进步和劳动力分工的变化,民役逐渐减少。
组词
1.民众、役务、国家、劳动、义务、发展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义务劳动、公民义务、社会劳动等。
反义词
与《民役》相对的反义词可以是非义务劳动、个人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