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牍的意思、公牍的详细解释
公牍的解释
(1).公文。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误助》:“今人有复名而单书一字者, 刘韶美 名 仪凤 ,守 蜀 郡,尝有公牘至省部,单书一 仪 字。”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牘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其虽平等而稍示不敢与抗者,则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辞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凡朝廷之詔旨,臣工之章疏,本管之上下文移,隔省之关提、照会,统谓之公牘。” 章炳麟 《文学论略》:“以比类知源为要者,典章是也;以便俗致用为要者,公牘是也。” 鲁迅 《华盖集·答KS君》:“倘要开头,他们还得有一个更通古学,更长古文的人,才能胜对垒之任,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纸张虽白,圈点虽多,是毫无用处的。”
(2).指官方的记载、文告等。 姚华 《论文后编·源流》:“无韵之作随其所志,各自成名,大抵公牘私著,两别而已。公牘变於《尚书》,私著畅於诸子。”
词语分解
- 公的解释 公 ō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 * (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让大家知道:公开。
- 牍的解释 牍 (牘) ú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 古代乐器名。 笔画数:; 部首:片;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公牍
《公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公(gōng)和牍(dú)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公的部首是八,共有四笔;牍的部首是片,共有十笔。
来源和繁体
《公牍》一词源于古代文书的名称,公指的是公家、官方,牍指的是木牍或竹牍,古代记录文字的一种工具。
在繁体字中,公牍的写法为「公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公牍的写法常常与现代的写法稍有不同。以「公牘」为例,公的上半部分为日字旁,下半部分有点,形似现代的「日」字;牘的右边为牛首,左边为舟纽,旁边有两个点,形似现代的「字」字。
例句
1. 历史上有很多珍贵的公牍保存至今。
2. 这些公牍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组词
1. 公事公牍:指办公事务时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并以文书记录。
2. 公牍员:指负责公文处理和记录的工作人员。
近义词
1. 公文:指由官方机构起草、颁布并保存的文件,包括公牍在内。
2. 文书:指用于书写和记录事务的文字材料。
反义词
私牍:指私人或非官方机构所用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