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的意思、成文的详细解释
成文的解释
(1) [write]∶形成文字,写在纸上
已有腹稿,尚未成文
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2) [written article]∶现成的文章
详细解释
(1).形成乐章、文采、文辞、礼仪等的总称。《荀子·乐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韩诗外传》卷五:“若夫重色而成文,累味而备珍,则圣人所以分贤愚,明贵贱。”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 汉 班固 《白6*虎通·情性》:“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 晋 潘岳 《笙赋》:“邇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自幼聪明,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2).现成的文章。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 丘明 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清 金一 《文学观》:“夫谓语必己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虽以《六经》之尊,除《大易》而外,若《书》、《诗》、《礼》,类皆集成典成文而为书者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我国虽无‘散文诗’之成文,然如 屈原 《卜居》、《渔父》诸文以及 庄子 《南华经》中多少文字,是可以称为‘散文诗’的。”
(3).用文字固定下来,成为书面。《魏书·常景传》:“案如经礼,事无成文;即之愚见,谓不应服。”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适应了随时随地面对各种严格的要求,适应了多少条成文不成文的纪律规定。”
词语分解
- 成的解释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变为:长成。变成。 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噄 )月。 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
-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成文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成文的意思
成文是一个汉语词语,用来形容书面文字或规定、条例等已经写成、制定完成的意思。成文的文字是经过成型和规范的,通常指正式的文学作品或法律文件。
成文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文的拆分部首是“戈”和“文”,其中“戈”是上部部首,表示刀兵武器,“文”是下部部首,表示文化和文字。
按照笔画顺序,成文总共包含10画,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笔画顺序分别是:“丿”、“匚”、“一”、“一”、“一”、“一”、“一”、“一”、“㇀”。
成文的来源
成文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里仁篇》:“丘也有心,术也有节,言所成者小,不成者大。”这里的“言所成者小”即指书面文字已经形成的成品。后来成文逐渐泛指已经写成、制定完成的文字。
成文的繁体
成文的繁体字为「成文」,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成文在古代常写作「成文」或「倀文」,它们都是成文的古代写法。
成文的例句
1. 这个文件是成文的,所以请务必仔细阅读。
2. 这篇文章是我的成文作业,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些意见。
成文的组词
1. 成文规定:已经写成和制定完成的规定。
2. 成文法律:经过正式书面化的法律文件。
3. 成文作品:已经成型并且经过修订的文学作品。
成文的近义词
1. 书面:指以书面方式表达的。
2. 规定:指明确的条文或规则。
3. 正式:指合乎规范的、符合标准的。
成文的反义词
口头:指不以书面形式表达,而是口头上传达的。
未定稿:指还没有最终定稿,尚未形成成文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