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的意思、兀坐的详细解释
兀坐的解释
[to sit erect]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详细解释
独自端坐。 唐 戴叔伦 《晖上人独坐亭》诗:“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禪。” 宋 苏轼 《客住假寐》诗:“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陈公 宝钥 , 闽 人,夜独坐,有女子搴幃入……笑云:‘清夜兀坐,得勿寂耶!’” 郁达夫 《采石矶》:“他也有一个人关上了房门,在那学使衙门东北边的 寿春园 西室里兀坐的时候。”
词语分解
- 兀的解释 兀 ù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兀然(.高高突起的样子;.突然;.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这,这个;.怎么,怎的
- 坐的解释 坐 ò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乘,搭:坐车。坐船。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
网络扩展解释
兀坐
《兀坐》是指一个人孤独地静坐在一处,保持静默不语的状态。其拆分部首为兀(wù)和坐(zuò),兀的部首为儿,坐的部首为土。兀的笔画数为一,坐的笔画数为七。
该词源自古代汉语,汉字的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繁体字中,兀坐的写法相对保持不变,依然是兀坐两个字的简化形式。
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并不统一,变体繁多。兀字的写法即为一个人念头秃的样子,在字的右侧有一个小,表示秃发的部分;而坐字则是表示人在地上坐的形象。
以下是兀坐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疲惫不堪地兀坐在椅子上,思绪万千。
2. 在寂静的夜晚,她常常一个人兀坐在窗前思考人生。
组词
兀然、兀自、坐直、坐姿、坐落、坐标
近义词
独坐、寂坐、默坐、独自静思
反义词
交谈、活动、离开、行动、社交